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通常需接受透析治疗,老年人是ESRD患者中增长最快的群体。大多数老年患者常用血液透析(HD)进行治疗。而老年患者的高龄、基础疾病、生理特点等均会对血管通路的建立及维持透析产生影响。
在建立透析通路时,医生会充分考虑患者的生理特点、合并症等情况,选择合适的通路类型和穿刺点。临床上,动脉-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最常用的通路。
一、老年患者血液透析通路的特点
1、血管条件差:老年人的血管壁常出现硬化、钙化等病理改变,导致血管弹性降低,脆性增加。这使得在建立透析通路时,穿刺难度较大,容易出现穿刺失败、血肿等并发症。
2、合并症多:老年人常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多种疾病,这些疾病不仅影响透析通路的建立,还可能增加透析过程中的风险。如:高血压可能导致血管壁增厚,增加穿刺难度,糖尿病可能导致血管病变,影响通路的寿命和通畅率。
3、透析通路再狭窄率高:老年人的血管再生能力较差,透析通路建立后容易出现再狭窄,影响透析效果。
4、自我维护能力差:老年患者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及时发现/处理血管通路的问题。如:内瘘穿刺压迫点、压迫时间掌握不准确, 感染预防措施不到位, 甚至自行造成出血、内瘘闭塞、导管脱出等严重后果。
二、老年患者血液透析通路的注意事项
1、预防血栓形成:定期对血管通畅性、血流量等指标进行监测很重要,方便我们发现异常及时处理,维护透析通路的畅通及使用寿命。当血流速度过慢时,可与医生沟通调整透析方案来改善,如调整透析机器参数或增加透析次数等。
2、预防透析通路感染:老年人的免疫力较低,预防感染尤为重要。在透析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定期对通路部位进行消毒处理。透析通路感染时,应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并对感染部位进行清创处理。
3、预防血管狭窄的发生:血管狭窄是导致透析通路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除了在建立透析通路时选择合适的血管和穿刺点。透析过程中,应避免对通路部位过度压迫,造成血管损伤。透析结束后,应对通路部位进行适当按摩和锻炼,促进血液循环和血管再生。
合适的血管通路对于透析患者十分重要,老年人血液透析通路的建立和维护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临床工作中,良好的护理和监测可以延长透析通路的寿命,提高透析效果。同时建议老年人及其家属要多学习相关知识,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依从性,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资料:
[1]罗阳,老年人血液透析通路应注意哪些问题? 第七届全国康复与临床药学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
[2]李兆政,焦军东,老年透析患者血管通路选择及现状。中国血液净化,2020 ,19 (05) 。
[3]叶朝阳,老年患者的血液透析及其血管通路。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10(01)。
*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平台不对任何产品和服务做任何评估、背书、推荐和担保,亦并不构成保健、诊断或医疗建议,平台对内容作者或提供者出具的上述内容的准确性、科学性和适用性不进行任何保证。如有任何疾病,请咨询医生等专业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