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DKD)指糖尿病所致的慢性肾脏疾病,是糖尿病患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也是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需引起足够的重视。
根据2020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定义,早期糖尿病肾病为随机尿白蛋白/肌酐 30~300 mg/g 连续3个月以上,即DKD分期三期(持续微量白蛋白尿期),需排除其他疾病引起蛋白尿的影响。
常见的危险因素包括肾脏血流动力学异常、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糖尿病病程较长、血糖未达标的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炎症、氧化应激等。其中高血糖、高血压、脂代谢紊乱、肥胖及不健康的饮食及生活方式是可纠正DKD发生和进展的主要重要危险因素。
血压:收缩压升高可明显提高早期DKD发生的风险。我国指南建议,早期DKD患者遵医嘱服进行降压治疗,应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血糖:糖尿病肾病的根源是血糖居高不下,是早期DKD治疗的最大难点,只要维持血糖稳定就能最大程度预防肾脏受损。
血脂:高血脂可诱发糖尿病肾病,尤其是合并心血管并发症的患者,一旦发现血脂水平升高应积极就医诊治,并调整生活方式,远离高胆固醇食物,多运动。
尿酸:高尿酸血症会导致进行性肾小管间质损伤,进而导致慢性肾脏疾病进展加快。严格控制每天总热量摄入,避免大量食用高嘌呤食物。
DKD临床分期为五期,I期和II期临床表现不明显,因此难以发现,当检查出微量白蛋白尿已经是DKD III期,故DKD早期防治尤为重要。
白蛋白尿和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是目前DKD诊断和预后评估的重要临床指标。国内外指南均推荐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和肾小球滤过率(eGFR)测定,以便早期发现并干预糖尿病肾病。
既往研究发现,导致我国慢性肾脏病的主要原因是慢性肾小球肾炎,DKD位列第二。因此,DKD 的防治中极具重要性。建议患者们可以从关注危险因素、提高早期诊断率、改善生活方式等途径,发挥“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的作用,来减轻疾病对肾脏损害,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资料:
[1] 王宓,左力。糖尿病肾病诊治专家共识解读。临床内科杂志,2020年9月第37卷第9期。
[2] 石鑫沅,王圣治。糖尿病肾病早期防治及中西医结合管理的研究进展。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3] 防治糖尿病肾病,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24 (04) 。
*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平台不对任何产品和服务做任何评估、背书、推荐和担保,亦并不构成保健、诊断或医疗建议,平台对内容作者或提供者出具的上述内容的准确性、科学性和适用性不进行任何保证。如有任何疾病,请咨询医生等专业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