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慢性肾脏病(CKD),尤其是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中,尿毒症瘙痒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28%~70%,血液透析患者发病率可高达50%。
常见于头颈、背、手、双下肢等部位,具有双侧对称性、夜间较明显的特点。严重的皮肤瘙痒会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睡眠障碍、抑郁状态、病死率升高等,患者受累严重。
1、瘙痒症因何而起
有研究表明,瘙痒的发生机制可能与尿毒症毒素、全身性炎症、肥大细胞活化及阿片样物质受体失衡等的复杂因素相互作用有关,主要有以下病因:
①代谢紊乱导致体内各种毒素蓄积(甲状旁腺激素、组胺、类胰蛋白酶、外源性物质、铝、镁、钙、磷、细胞因子及炎症因子)
如:低钙血症容易诱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激素水平随之升高,使皮肤组织中的钙盐沉积增多,刺激皮肤的肥大细胞释放大量的组胺,导致皮肤瘙痒。且甲状旁腺激素水平越高,瘙痒程度越严重。
②中枢神经病变(阿片类受体失衡、心理因素)
如:皮肤瘙痒等并发症会直接引起患者焦虑、烦躁、抑郁等负面情绪。患者情绪起伏波动,会促使皮肤释放大量神经递质,加剧皮肤瘙痒。
③皮肤局部病变(干燥症、皮炎)
血液透析患者因为皮肤脂质含量减少、皮肤脱水,往往容易出现皮肤干燥现象。皮肤干燥的血液透析患者更容易发生瘙痒。高龄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皮肤屏障功能减退,皮肤水分流失增多,加重皮肤干燥。
④外周神经病变(外周感受器功能异常、感觉运动神经或自主神经病变)
⑤免疫功能紊乱(皮肤微炎症、过敏等)
皮肤微炎症和全身性炎症可能刺激产生瘙痒。在既往研究中发现,高C反应蛋白水平与瘙痒的发生且呈正相关,且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程度随C反应蛋白水平的升高而增加。
皮肤瘙痒发病机制复杂,且是一种主观症状,与患者耐受情况、精神状态、疾病状态、用药情况等密切相关。
2、如何改善患者的瘙痒
①提高透析质量
一项高通量与低通量血液透析的对照试验证明,高通量组瘙痒发生率(10%)显著低于低通量组(26.7%)。
使用不同组合的血液透析方式后,患者的钙磷代谢得到调整,尿毒症瘙痒也明显改善,可见高通量透析或联合治疗均可有效缓解。
②全身药物治疗
钙通道调节剂:加巴喷丁和普瑞巴林已被证实对尿毒症皮肤瘙痒具有一定疗效。
阿片类药物:阿片受体激动剂或拮抗剂为透析患者皮肤瘙痒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案。
硫代硫酸钠:具有非特异性抗过敏和止痒作用,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对顽固性皮肤瘙痒更有效。
抗组胺药:药副作用少,安全性高,是多数临床医师治疗瘙痒的一线用药。
抗抑郁药:瘙痒患者更易出现抑郁症,而抑郁状态可以加重瘙痒感。
3、做好保湿工作
洗澡时不能用强碱性的香皂或沐浴露,洗澡水温不可过高,控制约37~40℃;经常涂抹凡士林、甘油、维生素E等保湿皮肤;患者皮肤存在明显抓痕及湿疹时,应做好皮肤的保养护理,为患者佩戴手套,适当多晒太阳,通过紫外线照射减少皮肤中钙、磷、镁的含量。
4、联合中医治疗
针灸指压、耳穴贴压、中药药浴、中药湿敷等均可减轻皮肤瘙痒症状,故联合中医中药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以上就是瘙痒症现状、致病因素、诊治方法的介绍,希望能帮到各位肾友。
下期,小编将带来不宁腿综合征科普知识,欢迎肾友们点击收藏、关注、转发; 若您有其他建议或感兴趣的课题,欢迎随时留言给我们。
让我们下期再一起来学习血液透析的相关知识吧!
参考资料:
[1] 窦俊凯等. 高通量血透与血透滤过对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疗效的Meta分析.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21,42(05),61-64+70.
[2] 刘菁敏. 慢性肾衰血透患者皮肤瘙痒原因分析.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12),163.
[3] 苏蕊等. 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尿毒症合并皮肤瘙痒患者采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临床研究,2023,31(07),180-183.
[4] 杨星等. 慢性肾脏病相关性皮肤瘙痒的治疗现状及未来展望.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3,27(06),141-144+148.
[5] 段雪萍等.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尿毒症皮肤瘙痒的相关因素. 西部医学,2023,35(02),232-237.
[6] Mettang T, Kremer A E. Uremic pruritus[J]. Kidney international, 2015, 87(4): 685-691.
*以上内客仅供参考,平台不对任何产品和服务做任何评估、背书、推荐和担保,亦井不构成保健、诊新或医疗建议,平台对内客作者或据供者出具的上述内容的准的性、科学性和适用性不进行任何保证。如有任何疾病,请咨询医生等专业人员。